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最后一品《嘱累人天品》第十三。嘱是付嘱的意思,累就是烦劳荷负之意,佛在讲完《地藏经》之后就要离开忉利天宫,下到人间入涅槃,所以在这部经即将讲完的时候把人天大众嘱累给地藏菩萨,使未来的众生能够得解脱。这就像慈父临终的时候,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家里的长子一样,嘱咐他一定要带好弟弟妹妹,好好教育他们,让他们都能够健康的成长。所以从这里真的能体现到佛对众生的慈悲,不舍一个众生,然后还要叮嘱地藏菩萨把未来世末法的众生一定要带好,不能让他们堕落三恶道,直到他们究竟成佛。
为什么在这里佛只是把人天托付给了地藏菩萨,而没有提及三恶道的众生呢?《法华文句》中说:“颇有发愿,令五道同日成佛不,佛言,不可以非器之身成无上道,要先化三趣,令得人天,然后乃可如愿。”人天容易教化,三恶道的众生因为自身的业力加上依报的障碍,所以受教化比较难。本经中也讲了地藏菩萨先把三恶道的众生度到人天,再以佛法来教化他们修学佛道成佛。三恶道的众生蒙地藏王菩萨救拔生到人天,所以也在叮咛、嘱咐的范围之内,所以这里只表人天,也包含了六道一切众生。
忉利天宫的大菩萨很多,为什么佛不嘱咐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观音菩萨等大菩萨们呢?这是因为每一尊菩萨所发的愿不同。佛灭度后,大菩萨们就要各各分身到自己所发的愿、到自己有缘的国度、和自己有因缘、和他们愿相应的地方去度化众生。就像弥勒菩萨要到兜率天,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也各有自己的因缘,只有地藏菩萨发愿做幽冥教主,而且悲心偏重于阎浮提,所以佛特意嘱咐地藏菩萨。好,我们请看经文:
尔时世尊举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
在第二品经中,佛第一次摩地藏菩萨顶是表慰劳和安抚,安抚慰劳地藏菩萨度众生的辛苦,现在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是嘱咐地藏菩萨,在佛灭度之后弥勒下生之前,担负起救拔众生的重任。
“地藏地藏。”这是世尊在忉利大会上连呼地藏菩萨的名字,可谓诚爱之深,托之重也。就像国王将要驾崩的时候,太子还年幼顽劣,国王特别的不放心、特别的牵挂,但是又无能为力,只有托孤与大臣,请大臣来辅助。佛即将涅槃,将未度的人天嘱咐给地藏菩萨去度,语重心长,婆心切切,所以举臂摩顶,连呼地藏菩萨的名字,不放心未来世的众生,托付给地藏菩萨了。
下面是佛赞地藏菩萨的众德。阎浮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刚强难化,所以佛赞叹地藏菩萨之德。虽然这些人刚强难化,但是地藏菩萨有大德,表明地藏菩萨能够担负起佛所托付的重任。
“汝之神力不可思议。”地藏菩萨分身到无量世界,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所以说神力不可思议。
“汝之慈悲不可思议。”地藏菩萨随处现身,随处示现,救拔一切众生,以众生苦为己苦,为众生乐为乐,与一切众生同体,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要拔一切众生苦,这样才能安心,所以地藏菩萨的大慈大悲之心不可思议。
“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没有智慧辩才怎么能够应机说法?《地藏十轮经》中说:“智慧深广,犹如大海,辩才无滞,如水激轮。”所以地藏菩萨的智慧辩才不可思议。
“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地藏菩萨分身无量,入于生死,教化众生的不思议事,十方诸佛共同赞叹宣说,千万劫中也不能说尽。
地藏菩萨为什么得十方诸佛的赞叹呢?正如《大智度论》中说:“若有菩萨具足十地,六波罗蜜,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等,无量清净佛法,为众生故,久住生死,不取阿耨菩提,而广度众生,如是菩萨,诸佛赞叹。”地藏菩萨正是这里所说的菩萨,所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所以得十方诸佛的赞叹。
地藏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无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
前面世尊连连呼唤地藏地藏,这是赞叹地藏菩萨之德,所以是爱语喜声;这里呼唤地藏菩萨的名字是为付嘱的事情,所以是苦语悲声。
“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记吾”是嘱咐地藏菩萨不要忘记,“我”就是世尊。在忉利大会上对你的嘱咐,对你的托孤。
“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在这么多诸佛菩萨还有天龙八部的面前付嘱,这是显示了付嘱之事的重中之重,非常的重要。
“再以人天诸众生等。”因为前面已经付嘱过了,再次的将人天诸众生等交付地藏菩萨来救拔。
“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在世尊入灭之后到弥勒下生成佛之前,在这中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间凡是在三界火宅中的众生,现在全都交付给了地藏菩萨,不要让他们堕落三恶道中一日一夜。看看佛的悲心,三恶道中一日一夜,更何况落入五无间及阿鼻地狱中受极大的苦。一旦落入阿鼻地狱及五无间,经千万亿劫都难以出离,意思就是说,让这些末法众生在三恶道中一日一夜的苦都不能让他们来受,地狱中千万亿劫的苦就更不能让他们去受了。
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
佛为什么要一遍又一遍的嘱咐呢?在这里说明了原由。是由于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多造恶业,遇缘就造业。因为习气太重,纵然发起善心,很快就会退步;如果遇到恶缘,再亲近恶友,恶业就会起现行,接着去造业,去堕落。
“吾分是形,百千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这句经文从字面上来看,是佛说自己分身千万亿度化众生,其实是暗含着地藏菩萨也像世尊一样分身去度化众生。
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
佛呼唤着地藏菩萨的名字,语气更加地恳切,特别这里用了殷勤,佛恳切地把天人众交付给地藏菩萨。一切的众生都有佛性,如果天人以及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法中种微少的善根,哪怕只是见佛菩萨的像以恭敬心合掌、赞叹或者瞻仰礼拜,佛嘱咐地藏菩萨都要以道力拥护这些微少善根的人,让他们渐渐修学佛道不再退失,直至究竟成佛。
我们常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正如《处胎经》中说:“盲龟浮木孔,时时犹可值,人一失命根,亿劫复难是。”所以退失可不是小事,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佛在这里嘱咐地藏菩萨要像慈母养育婴儿一样,一定要让他长大成人,不要有稍微的懈怠,不要因自己的不小心,致使婴儿未成年就夭亡了。从这里我们能够体悟出佛将天人众殷勤付嘱的苦心。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临堕趣中。或至门首。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现无边身。为碎地狱。遣令生天。受胜妙乐。
经中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每个人都是随着自己所作的业受报,我们现在享福也好、受苦也罢,其实都是自己所造的业,自作自受,造作恶业肯定会堕落到三恶道受苦。
“临堕趣中,或至门首。”如果已经堕到地狱中再想出离就非常的难了,所以在临入之时,让众生念佛菩萨的名号或者诵大乘经典一句一偈,就能离苦得乐。净土法门中有很多的公案,苦境来临将要堕落时马上念佛号,极乐世界即刻现前,地狱之火变为清净的莲花。
《譬喻经》中记载,有一个国王杀父夺取了王位,在他即将临终的时候,有一位阿罗汉看到国王七天之后必定要堕阿鼻地狱受苦,就赶紧去救度国王。他劝国王至心称念南无佛,七天之内不要间断,临走时又嘱咐国王千万不要忘记念佛,于是国王在这七天里昼夜念佛。到了第七天国王命终,魂神来到阿鼻地狱,承着这七天念佛的功德,他知道这是地狱,赶紧大声的念南无佛,地狱中受报的众生听到了,也和他一起念,地狱的猛火当即化灭,一切罪人皆得解脱,受生到人天,阿罗汉又接着为他说法,这位国王证了须陀洹果。
我们看阿罗汉的慈悲、觉悟人的慈悲,他知道一切众生哪怕十恶的人都有佛性。杀父是准堕阿鼻地狱的,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在世间人的觉悟和认知是:这样的大恶人堕地狱是应该的,他晚堕地狱都不解恨。这就是我们的无知,不知道众生本来是佛,和我们是一体的。我们总是用分别的心,你随我的意了,做好事了,你就可以生天,我替你高兴;你要做坏事了,你要生天我心里就不满。那可想而知,我们的心也不善的。
我们马上就会讲到二十八种利益,其中一条利益有求必应、有求皆得。我们学佛这么长时间,为什么没有有求皆得?因为所求的都不是正当的智慧,我们所求的应该是真知、是真理,所求的是光明,佛菩萨才会给、才会加持我们的因缘;如果我们所求的是垃圾、所求的是对我们不好的东西,佛菩萨会给吗?佛菩萨有智慧,你所求的是对你有害的,是为了欲望,佛菩萨不会给的,因为给了欲望你会堕落的,即使父母再有钱,你要求的是对你没有用、会伤害你的,父母也不会给你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有求必应求的是一种真知、一种真理、一种光明,佛菩萨才会加持的。
我们现在求的都是无明,学佛了还不知道我们应该求什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如果明白了,我们就会达到一种无求的心态,任何事情随缘放下,随遇而安,这样就会时时处处顺利了。
由这个公案我们看到阿罗汉的慈悲,何况佛菩萨们?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平等心?因为他们觉悟了,看到一切的众生都是佛,一切的众生本来的面目,而不是看现相。前天晚上我给一个居士谈学佛的随缘,我们做任何的工作都要认真谨慎,带着慈悲心、包容心去做,最后随缘。认真但是绝不是较真,较真就是一种执着,任何事情按照我的想法、我的意志去走,这是固执、是执着。因缘是千变万化的,我们只要把心性展开,随着因缘自然而然的会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佛法和世间法最不一样的地方。
举个例子,现在的父母都想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把孩子搞的非常辛苦、劳累,没有快乐的童年,而不知道孩子最需要的是全面健康的发展。找到最适合孩子的因缘就专门培养,而不是现在这样,一看钢琴家出个郎朗,所有的父母都让孩子去学钢琴,一看打篮球出个姚明,接着又让孩子去学篮球,我们一定要随缘,只要努力了,不要去问结果。
所以我始终说“尽心即圆满”。尽心了,不要去在意结果,在意结果就是一种执着和固执,这么修我们就很累很累的。修行也不是想要一个什么结果,修行就是放下一切,放的空了就完全洒脱了,就是觉悟了。因为有执着、牵挂,就会有束缚。四祖道信去找三祖解缚,三祖说:“谁捆绑住了你?”四祖一想,“哦,原来是自己的执着把自己捆绑住了,放下就快乐了。”我们刚才讲的公案,因为念佛,弑父的国王最后也证了须陀洹果,地狱里的众生因为跟着他一起念也得生人天,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种觉悟、这种慈悲心的。一切的众生都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他们做错了很可怜,千万不要去嗔恨他们,嗔恨他们反而我们不慈悲了。
佛在《观佛三昧经》中说:“我灭度后,若称我名,南无诸佛,所获福德,无量无边。”所以能在临命终时哪怕念一声佛号,必离三恶道,得生人天。
“一菩萨名。”临终之时,称念文殊、普贤这些菩萨的名号也能不堕恶趣,得生人天。“一句一偈,大乘经典。”这是说临终读诵大乘经典,哪怕只诵一句一偈也能获得大利。
在《冥报记》中有个记载,一位叫王生的人将堕地狱时遇到一个僧人,自称是地藏菩萨,教给王生读诵“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并且告诉他,如果你能持诵这个偈子,可以免去地狱之苦。过了一会儿,王生来到了阎王面前,阎王问他:“你有何功德?”王生回答说:“我能持诵一偈。”阎王让他持诵偈子,王生在诵偈子的时候声音洪亮,地狱里的罪人听到偈子的声音都蒙解脱了,阎王随即将他放回,并且劝勉他要多修善。这个公案说明地藏菩萨的神力,现无边身亲自到地狱中化度众生,令众生离苦得乐。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现在未来天人众
吾今殷勤付嘱汝
以大神通方便度
勿令堕在诸恶趣
现在和未来的天人众由于性识无定,造作恶业又会堕落到三恶道当中,所以佛殷勤地付嘱地藏菩萨以大神通方便度脱他们,不要让已经生到人天的众生再堕到恶趣。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不以为虑。
地藏菩萨合掌领命,并且安慰世尊不要忧虑。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
一念恭敬,虽然非常小,但是能感地藏菩萨于百千方便慈悲护持,度化此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
何况闻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一念这么微小的恭敬都能了脱生死,更何况听闻到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名虚空藏。
《地藏经》开始是由大智文殊菩萨发问,佛赞扬地藏菩萨的功德难量,到了这里由虚空藏菩萨来请问,所谓“无一法不归,空如来藏故”,所以这里虚空藏菩萨请问受持此经的利益。在《虚空藏菩萨经》中介绍了虚空藏菩萨,“此娑婆西过八十恒河沙世界,有佛刹,名一切香集依,其中众生成就五浊,佛名胜华敷藏如来,彼有菩萨,名虚空藏,顶上有如意宝珠,无量释迦毗楞伽宝而为围绕,此珠光明,蔽余光明,悉灭无余,所有功德,唯除如来,余无及者。”虚空藏菩萨的光明,唯除如来,余无及者。
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闻于如来赞叹地藏菩萨。威神势力。不可思议。
佛在忉利天宫为母说法,从一开始虚空藏菩萨就在忉利天宫,所以始终在听闻如来赞叹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的功德之事。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龙。闻此经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礼形像。得几种福利。唯愿世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等。略而说之。
虚空藏菩萨这里请问世尊,“读《地藏经》、闻地藏名、瞻礼地藏菩萨形像能够得几种福利呢?”这是为了让未来世的众生慕福而修因。也就是说,为了让众生听闻到读经、瞻礼、供养形像的利益而能够发心修行,这也是为了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所以唯愿世尊略而说之。
佛告虚空藏菩萨。谛听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说之。
虚空藏菩萨启请,佛答应为他宣说,在宣说之前,嘱咐虚空藏菩萨要注意地听。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
在讲利益之前,佛先讲修种种的因。如果未来世的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菩萨的形像至诚恭敬、瞻仰礼拜以及听闻《地藏经》乃至照着经本去读诵,或者背诵经典,还有以香华、衣服、珍宝等来布施供养、赞叹瞻礼,那么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就能得二十八种利益。
得二十八种利益。一者。天龙护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圣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丰足。六者。疾疫不临。七者。离水火灾。八者。无盗贼厄。九者。人见钦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转男身。十二者。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从。十八者。眷属欢乐。十九者。诸横消灭。二十者。业道永除。二十一者。去处尽通。二十二者。夜梦安乐。二十三者。先亡离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诸圣赞叹。二十六者。聪明利根。二十七者。饶慈愍心。二十八者。毕竟成佛。
这里讲了二十八种的利益。
第一、天龙护念。因为读诵《地藏经》、念地藏名,供养布施,天龙鬼神都来护持。
第二、善果日增。善的果报肯定会一天一天的增长。
第三、集圣上因,聚集证涅槃的因。因为每天这样去修圣因,所以圣因会天天聚集、天天增长,最后菩提不退。善果圣因,日日增长,自然道心坚固,就不会退转。
第五是衣食丰足。衣食是我们修行必备的,身安则道隆。整天挨冻挨饿根本就没有办法能够安心办道,所以衣食丰足也是我们修行的助缘。
第六、疾疫不临。没有疾病、瘟疫。《地藏十轮经》中说:“若诸有情,恶鬼所持,成诸病者,有能供养地藏菩萨,一切皆得解脱,无畏身心安适,所以疾疫不临。”
第七、离水火灾。不会受到水灾火灾。
第八、无盗贼厄。宿怨消除,不会被盗贼土匪抢劫。
第九、人见钦敬。受到众人的景仰。
第十、神鬼助持。因为我们修学圣因,天龙鬼神都来护持让我们的修行没有障碍。女转男身,女身修行障碍多,转男身便于修行。
第十二、为王臣女。如果愿意受生女身就会生到国王或者大臣家里,身份尊贵受人尊敬。
第十三、端正相好。有相好庄严的容貌,让人见了能够生欢喜心。
第十四、多生天上。生到天界享天福。
第十五、或为帝王。多做国王。
第十六、宿智命通。能够通达前世的因果之事。
第十七、有求皆从。所求都能够满愿。我们刚才讲了,这个“所求”一定是求真理、求真知、求光明,佛菩萨不可能加持你背道而驰的。
第十八、眷属欢乐。家里的家亲眷属都能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第十九、诸横消灭。没有种种的横难。
第二十、业道永除。永远不会堕落到三恶道。
第二十一、去处尽通。凡是要去的地方都能够通达无碍,即使到高山密林这些凶险的地方,也都能够顺利的通达。
第二十二、夜梦安乐。由于读《地藏经》、念地藏名,修这些圣因,我们心里非常的坦然,没有束缚的障碍,所以夜梦非常的安详快乐。
第二十三、先亡离苦。历代的祖先都能够离苦得乐。
第二十四、宿福受生。今生持诵《地藏经》、供养礼拜地藏菩萨,将来能带着宿世的福业受生到人间天上,承着福报而来,享如意快乐。
第二十五、诸圣赞叹。受到一切诸佛菩萨的称赞。
第二十六、聪明利根。能得六根聪明敏利,一历经典都能永记,百千万生都不会忘记。
第二十七、饶慈愍心。能够具足广大的慈悲心,有大慈大悲的胸怀,能够悲悯一切的有情众生。
第二十八、毕竟成佛。这是最根本的利益,世尊付嘱之心,地藏菩萨承命之意,都是为了让众生毕竟成佛。
复次。虚空藏菩萨。若现在未来。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形。或闻地藏本愿事行。赞叹瞻礼。
前面讲的是人道的善男子善女人修行所得的二十八种利益,这是讲现在未来的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形或闻《地藏经》所讲的内容能够依教修行、赞叹瞻礼所得的利益。
得七种利益。一者。速超圣地。二者。恶业消灭。三者。诸佛护临。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长本力。六者。宿命皆通。七者。毕竟成佛。
“速超圣地。”这些在凡夫位的天龙鬼神也是六道轮回,没有超凡入圣,他们也能够速超圣地。速超圣地就是跳出三界,不再轮回,速超圣人的果地。
“恶业消灭。”三恶道的恶业全部消除。
“诸佛护临。”诸佛护念这些修行人。
“菩提不退。”菩提心增长坚固,永远不会退转。
“增长本力。”由于依地藏本愿经行,增长真如妙性的根本之力。
“宿命皆通。”能够知无数劫的事情。
“毕竟成佛。”都能够成就佛果,成就佛果是最后的根本大利,所有的一切功德都是为了最后这个根本大利——毕竟成佛。
尔时十方一切诸来。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如来。及大菩萨天龙八部。闻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大威神力。不可思议。叹未曾有。
十方一切的诸佛如来及大菩萨、天龙鬼神,在忉利大会上听闻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的大威德神力,都叹未曾有。
是时。忉利天雨无量香华。天衣珠璎。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萨已。一切众会。俱复瞻礼。合掌而退。
忉利天主既是佛法的护法,而且这部经又是在忉利天宫讲圆满的,所以由忉利天主来大兴供养。
“雨无量香华。”雨是动词,下雨的意思。雨无量香华、天衣珠璎这些庄严具,来供养释迦牟尼佛以及地藏菩萨。作如是供养已,一切与会的大众再一次的瞻仰礼拜世尊,合掌而退,各还本土,护持此经。
到此,《地藏经》就讲述完了。最后,我们以蕅益大师续持回向偈中的四偈来发愿回向:“我誓以身心,奉上地藏主,随于刹尘劫,永处众苦中,普代众生苦,令得先成佛,劫石或可移,此愿终不改,我所修福业,忏悔发宏愿,种种胜善根,体性同法界,一一皆回向,普施诸含识,悉愿证真常,回归寂光土。”
好,谢谢大家。